多方角逐下,百度造車的兩難能夠解決嗎?
三年后,百度能重回巔峰嗎?
文 | 龔巖
計劃還是沒有變化快,資本市場給出了回應。
5月18日晚間,百度發(fā)布了截至2021年3月31日第一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。報告顯示,百度Q1實現營業(yè)收入281.34億元(單元:人民幣,下同),同比增長25%,環(huán)比減少7%;實現凈利潤256.53億元,同比增長624.68%;Non-GAAP下實現凈利潤42.97億元,同比增長39%,環(huán)比減少37%。
財報還顯示,百度來自其他收益總計凈額為238億元,包括長期投資的公允價值收益237億元,其中主要包括快手科技投資收益。
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表示:“百度在AI技術領域投資長達十年之久,推動營銷云、企業(yè)云、智能交通、自動駕駛、智能助手以及AI芯片等多個行業(yè)的創(chuàng)新。隨著AI推動技術發(fā)展進入新階段,眾多前百度員工重新回歸,我們正滿懷激情的致力于智能計算,以改善日常生活及讓復雜的世界更簡單!
相比于移動生態(tài)業(yè)務,資本市場更為關注百度的新業(yè)務,這表現在百度如何調整營收結構,智能云的占比規(guī)模以及增長穩(wěn)定性,還有就是造車的節(jié)奏進度及競爭優(yōu)勢。外界有期望是好事,但百度做起來可能就有些難,比如,要實現非營銷收入超過營銷業(yè)務,這是其“一難”,面對當前以及未來造車白熱化的局面,百度如何平衡整車制造和技術平臺的雙重角色,這又是“一難”。
面對這樣的“兩難”,股價先給出了反饋。經歷了近半年的持續(xù)上漲后,截至5月19日美股收盤,百度以0.17%的跌幅報收188美元,與今年最高339美元相比,下跌了45%,而總市值也從上一季的千億美元,回落至668億美元。
三年,如今成了百度的一個坎。這個坎,不僅關系到非營銷收入能否反超,也關系到百度造車的成敗。
01
百度核心出現“雙降”
智能云增長成焦點
先來看看此次百度整體營收結構的變化。在2021年Q1的281億元中,百度核心為205億元,同比增長34%,總營收占比73%;愛奇藝80億元,占比28.5%。與上一季相比,百度核心在營收以及占比上都出現了下降。
再從百度核心的營收來源來看,來自網絡營銷的收入為163億元,同比增長27%;非營銷收入為42億元,占總核心營收比例近兩成,同比增長70%,主要是由于百度智能云服務增長。
“百度智能云是百度內部增速最快的業(yè)務了。”在此前就財報發(fā)布的溝通交流中,百度方面在答媒體問時曾透露,百度智能云業(yè)務的發(fā)展被寄予了厚望。來咖智庫此前的分析文章中,也注意到從上個季度開始,智能云已經被百度擺在了業(yè)務首位。
在財報電話會議上,李彥宏表示,未來三年,百度核心業(yè)務中非廣告業(yè)務將逐漸超過廣告業(yè)務。“百度是一個具有堅實互聯網基礎的AI公司,相比于其他的互聯網生態(tài),百度是很少把線上營銷營收作為絕大多數收入來源的公司之一,有億萬用戶享受我們的服務,他們可以為優(yōu)質的內容付費、進行線上購物,打游戲,觀看直播并進行打賞,或者是成為KOL。因此百度能夠在不同的App之間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,并且利用AI算法來優(yōu)化推薦理解用戶的興趣,以此用多種方式來進行變現!
百度CFO余正鈞也提到,云業(yè)務對百度來說非常重要,并且增長也非常迅速,主要有兩個驅動因素,一個是云基礎設施,有各種的AI解決方案,比如大客戶既會購買AI,也會購買PaaS等其它產品服務。還有就是智能交通方面有巨大的機遇,在去年全國有302個城市都開展交通項目,另外還有DuerOS、智能顯示屏、智能設備等,Apollo項目已經同眾多代工廠合作,未來幾年就會有新車上市。
在回答分析師關于智能云的經營數據、客戶總量以及未來發(fā)展戰(zhàn)略時,余正鈞指出,百度的云業(yè)務包括基礎設施云,PaaS和SaaS,有一些關鍵客戶,也有大量的中小型企業(yè)(SMEs)。另外,智能交通業(yè)務的客戶主要在一線城市,目前沒有具體客戶數量的數據,但主要的云服務相關行業(yè)類別包括互聯網、媒體、金融服務和交通運輸?紤]到目前的產品儲備,預計未來的增長率會繼續(xù)提高。
在上周阿里發(fā)布的最新財報中,阿里云季度收入出現增長放緩的情況,主要由于來自互聯網行業(yè)單一頭部客戶的收入下降。分析師也問到百度智能云的客戶粘性和市場情況。李彥宏表示,在早期發(fā)展階段,我們可能對一兩個關鍵客戶的變化比較敏感,但隨著客戶群體的不斷增長,關鍵客戶對總營收貢獻的占比也隨之降低!拔覀兊臉I(yè)務模式和同行業(yè)其他公司所提供的標準化解決方案是不同的,我們更專注垂直行業(yè)領域,提供更多AI支持的云服務解決方案,這不會因為某些客戶的停止合作而受到較大影響。”
盡管百度對云業(yè)務寄予厚望,但其在業(yè)內的存在感卻并不強,尤其要成為業(yè)務擔當,可能并不容易。比如亞太市場排名前三的云廠商仍然是“3A”,Gartner報告顯示,阿里云在亞太市場份額排名第一,接近30%,幾乎是排名二、三的亞馬遜和微軟總和。
而在云業(yè)務營收方面,阿里云今年前三月就達到了167億元,百度與其相差甚遠。而百度智能云的季度增速雖然非常明顯,但是阿里以及華為的云業(yè)務增長也同樣迅猛。
值得注意的是,早在11年前,馬云與李彥宏、馬化騰激辯云計算,李彥宏稱云計算就是“新瓶裝舊酒”,并未引起重視。直到2016年7月,百度才公布云計算戰(zhàn)略,李彥宏承認過去一直在旁觀云計算,總覺得這個市場太簡單,只要做好搜索就行,他轉而又說“百度從一開始就是一家做云的公司”。
02
多方角逐下,百度造車的兩難
在智能駕駛方面,百度也宣稱本季度的技術領先優(yōu)勢再上一個臺階。從測試里程來看,百度Apollo累計L4級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總里程突破1000萬公里;從測試資質來看,百度Apollo獲中國首批夜間及特殊天氣自動駕駛公開道路測試資質,并獲得北京、滄州、長沙完全無人駕駛測試(駕駛位無人)許可。而在量產自動駕駛方面,Apollo已經和10多家領先的本土和跨國汽車制造商達成合作,廣汽集團也加入此行列,將在新車搭載Apollo自動駕駛(ASD)服務。智能汽車制造方面,百度正式宣布組建智能汽車公司,并任命夏一平為首席執(zhí)行官。
在財報發(fā)布后,李彥宏在發(fā)布的全員信中,也首次明確百度Apollo業(yè)務的三種商業(yè)模式:一是為主機廠商提供Apollo自動駕駛技術解決方案,助力車企快速搭建自動駕駛能力。2021年下半年,Apollo智能駕駛將迎來量產高峰,每個月都會有一款新車上市,未來3-5年內預計前裝量產搭載量達到100萬臺;二是百度造車,端到端地整合百度自動駕駛方面的創(chuàng)新,把最先進的技術第一時間推向市場;三是共享無人車。3月,百度Apollo在滄州獲得中國首批自動駕駛收費示范運營資質,這是共享無人車服務商業(yè)化的重要里程碑。
但如今“造車”的形勢已經不同了。與百度今年1月官宣造車時相比,如今小米、滴滴、華為、創(chuàng)維、360,甚至字節(jié)跳動等互聯網、家電以及科技企業(yè),都被曝出要進軍智能汽車,還有更多的傳統(tǒng)車企也在不斷加入,產業(yè)鏈甚至已經延伸到動力電池領域。無論是出于流量占位考慮,還是未來業(yè)績的增長,顯然每一家都不愿意放棄智能電動汽車,競爭已經趨于白熱化。
對于造車的計劃和節(jié)奏,百度方面最新回應稱,電動車方面的重點一方面是自動駕駛技術的能力,另一方面是為車內娛樂提供支持,所以在車內外都有非常先進的智能技術支持,能夠讓我們真正設計這款汽車,F在沒有具體的數字,但會持續(xù)關注適合的市場。現在很多的電動汽車實際上是直接銷售給客戶,在銷售整車之后,他們還會需要客戶來進行電池的更換,因此銷售商還可以繼續(xù)銷售服務來獲利,百度的業(yè)務模式是我們已經銷售了很多的智能服務,并且已經把自己的業(yè)務植入到了原始設備生產商,這種通過銷售服務來取得跟客戶更多的交流的方式是我們所熟知的,所以百度是有充足的準備進入電動車這個領域的。
在與華為等一眾其它競爭對手的區(qū)別和優(yōu)勢方面,李彥宏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,百度Apollo更多是在推出一個更為全面的車載軟件平臺,提供更多解決方案,這是百度非常有信心的原因!霸陔妱榆嚰夹g方面,沒有人比我們積累更多綜合解決方案,當我們推出自己的汽車時,我們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最佳的用戶體驗以及性價比。”
李彥宏還稱,百度將在未來10年(也許是20年)內繼續(xù)積極地對自動駕駛相關技術研發(fā)進行投資!氨娝苤,自動駕駛有可能在未來10年,甚至20年內都不會成熟。因此,在自動駕駛上進行持續(xù)、大量投資,對于保持技術領先是必不可少的。”
但智能汽車的市場注定不會平靜。以目前新能源車的銷量來定,當前市場已經劃分為三個梯隊,而隨著越來越多玩家的進入,等三年后百度造出車來,可能又會是一番競爭紅海。與此同時,百度一直宣稱在自動駕駛方面有豐富的技術積累優(yōu)勢,要對外輸出,但卻忽視了這本身也是其它車廠的核心競爭力所在。
蔚來汽車總裁秦力洪日前就明確表示,將來汽車競爭的勝負手在智能化,而智能的核心是在于自動駕駛。當前自動駕駛的競爭拐點已經到來,因為目前在技術層面已經沒有不可逾越的難題,考驗的將是企業(yè)的商業(yè)模式和執(zhí)行精度!霸谧詣玉{駛的硬件方面,蔚來汽車會和其他企業(yè)進行合作,如芯片、傳感器等,但軟件將盡可能自己做,包括體驗定義、核心算法、數據運營的能力等!
也就是說,當前無論是整車廠、零部件企業(yè),還是華為這樣的新興技術提供商,都在大打智能化牌,以更好地參與未來競爭。比如造車新勢力的小鵬汽車自創(chuàng)立以來一直以來強調全棧自研,蔚來則堅持核心技術自研;博世的L2級自動駕駛業(yè)務,已在國內40多款車型上實現量產;上汽、北汽、東風、吉利等傳統(tǒng)車企,借助新一波的高端智能電動汽車發(fā)展熱潮布局智能化新未來,比如北汽ARCFOX極狐在最新款阿爾法S的打造上,就選擇與華為合作,借助華為HI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提升整體競爭力,華為也因此正式實現智能駕駛解決方案落地。據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透露,今年還將有多款使用華為智能汽車部件的重磅車型上市,正式開啟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規(guī)模商用新征程。
另外,百度或許還要考慮,如何平衡自身作為整車制造廠以及技術平臺商的兩種角色,否則只會讓自己處于尷尬的兩難局面。如此來看,百度造車,似乎并沒有那么樂觀了。
請輸入評論內容...
請輸入評論/評論長度6~500個字
圖片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