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達有源對消技術給回波做“手腳”
近日,有報道稱日本自研F-3隱身戰(zhàn)機試圖采用雷達有源對消技術,大幅強化戰(zhàn)機的隱身性能。
美國早已試水雷達有源對消技術,因效果一般而始終停留在實驗室初步階段。許多軍事專家稱該技術“原理上非常簡單,做起來非常難,一旦研制成功將在隱身技術上大幅領先!比毡究赡芟朐趹(zhàn)機上應用該技術,甚至可能已經下達研制任務,相關團隊正在實驗室攻關階段,但應該還沒有研制出有源對消裝置。
雷達有源對消技術的隱身原理是什么?這要從雷達探測原理說起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大約60%的軍事目標是通過雷達探測的。以探測戰(zhàn)機為例,雷達發(fā)射電磁波照射飛機,飛機產生回波,雷達監(jiān)測該回波,從而發(fā)現(xiàn)目標。戰(zhàn)機的雷達隱身是盡可能避免讓對方雷達探測到回波,現(xiàn)有隱身手段通過外形隱身和材料隱身兩種手段實現(xiàn)這一目標。飛機外形設計技術可以讓回波散射到其他方向,讓回波回不去;吸波材料是將回波吸掉,不讓回波回去。
雷達有源對消技術,則是讓回波回去,但它對回去的回波做了“手腳”!跋扔糜性磳οb置收集雷達探測所發(fā)出的信號,同時快速形成相反的抵消信號,以光速反饋回去將回波抵消,最終使雷達無法檢測到任何東西!敝袊娮涌萍技瘓F公司第十四研究所雷達專家邢文革解釋道。
其實早在20世紀60年代已經有人提出雷達有源對消技術的概念。不過,目前這種有源對消裝置還沒有任何國家研制成功。邢文革認為難點有三,一是地面或空中目標很復雜,散射信號變化很快,不是抵消一個雷達信號就行的,還有聲音信號、可見光信號、紅外信號等許多復雜信號要抵消,工程試驗上的難度和效果值得商榷。二是電磁波以光速傳播,裝置的速度響應必須要與光速一致,稍慢一點就無法追上光速,抵消不掉,容易暴露目標。三是全方向覆蓋極為復雜!斑@種技術在實際作戰(zhàn)環(huán)境下,效果穩(wěn)定性還有相當長的路程!毙衔母镎J為,目前,在頻段較低的電磁波信號上應用較有希望,作為其他隱身手段的補充,在成本代價和靈活性上是有優(yōu)勢的!
請輸入評論內容...
請輸入評論/評論長度6~500個字